本网讯(通讯员桂漩)3月7日下午2点,湖北第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组织全体授课教师在会议室召开本学期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桂漩主持。
为培养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聪明才智、应对各类思潮和各种乱象的静气定力、分析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本领,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形策”教研室围绕上半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针对《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进行集体备课。
副院长刘雯首先发言指出,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就需要发展教育和自主创新才能做到,因此首先是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今早我校校长、全国政协委员郑军在“委员通道”集体采访中表讲到,“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中国强”“师范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一头挑着高等教育,一头挑着基础教育,我们在实践中建立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形成‘教师教育共同体’。”因此老师们在讲授《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专题时,一定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教育强国之间的逻辑联系,要让我们师范院校的学生明白自己身上的职责所在。
副院长蔡志荣在备课会中着重提到了本专题教学难点内容,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二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她认为要在授课中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桂漩老师在备课会中谈到,“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就是政治性和政策性强,内容更新快,因此建议任课教师们把这次两会中的热议话题和专题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王顺双老师发言指出,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意蕴,在授课的过程中,会按郑校长的要求,发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黄大年教师团队成员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尽职尽责,开拓创新,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陈珺老师认为,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厚度不断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历史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高度持续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科学内涵,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深度坚决贯彻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实践特征,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百年来党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史来学习和感悟,持续加深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胡蓉老师从教学难点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准确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卢芳老师就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区别阐述了观点,并表示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裴圣慧老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的五条论断,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何瑾老师表示,要在教学中要把两会有关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数据、案例融合到专题中进去,让学生了解到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民生、社会治理、就业等问题向学生做简要分析,让学生更加能够明晰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孔凡敏老师提出,要将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教育强国等热点议题融入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为强国教育、民族复兴做贡献。尚峰老师表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教研室老师们明确了本学期教研室工作重点,同时也坚定了做好教学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下一步教研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教研室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