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社记者 徐银霞
她,寒窗苦读,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继续深造,在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她,支援西部建设,不顾家人反对远赴新疆潜心科研,攻克一项项科学前沿问题;她,为了点亮更多学生的“天文梦”,反哺家乡,培养一大批新时代的“大先生”。身形单薄却理想信念坚定的她,在荒野沙漠、田间地头、高山峻岭、三尺讲台留下了无尽的汗水与足迹。
她说,要将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我国的天文学及其教育事业。她就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物理与天文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长江大学兼职博导来小禹。
支援西部建设:新疆需要她
“天文学作为最古老的学科,没有终极答案,值得天文工作者穷其一生去探索,我想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来小禹如是说,她也是如是做的。
10年前,29岁的来小禹结束了在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工作,面对留在北京或其它大城市的诸多选择,以及名企的高薪诱惑,她丝毫不为所动。凭着对天文学的热爱,她毅然决定远赴天文物理领域人才稀缺的新疆——支援西部建设。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来小禹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她的决心很坚定,“新疆天文台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我想在这里奉献所学、实现理想。”父母被她的决心打动,最终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就这样,她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新疆大学任教,举家支援西部建设。
初到新疆,她和家人住在学生宿舍,面对条件简陋、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等问题,她没有任何怨言,而是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她担任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一对一”交心谈话,主动体贴关心学生。因白天教学事务繁杂,她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经常加班至深夜。她说:“我是做理论研究的,研究周期很长。担任班主任后,势必会占用研究的时间。但是慢一点儿没关系,只要我坚持就一定能做好。”
她的辛勤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2012年,来小禹入选新疆“百人计划”,积极参与“新疆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联合天文中心”建设,获得“西部之光”项目资助,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做出突出贡献,获得201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服务基础教育:学生需要她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16年,她所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却鲜有学生从事教育行业。当前,国家天文学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天文学发展主要障碍。于是,她决定从新疆回到武汉,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任教。选择师范院校,是希望通过她的言传身教“传帮带”成就更多的师范生,帮助更多的学生点燃科学的梦想,这样就会有更多人和她一样为祖国天文事业添砖加瓦。她认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目标,坚信在这里弦歌不辍、滋兰树蕙,一定能为国家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贡献力量。虽然工作地点发生变化,但她奉献天文学和教育事业的初心始终不变。
为了让天文学研究基础落地生根,她将基础天文学引入物理学教师教育专业,成为学校物理学专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物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湖北省天文学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建设点”“湖北基础天文教育基地”,并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1年,该专业成为学校首批承担湖北省地方“优师计划”培养专业。
在新疆大学任教期间,她个人资助多位维吾尔族学生完成4年大学学业。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工作后,她继续发扬奉献精神,在她的帮助和鼓励下,2016级物理学专业冯超同学顺利考取中国科学院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得知学院一名2019级学生家庭遭遇变故时,她毫不犹豫捐出半个月的工资;她没有买大房子、没有买新车,一家三口至今仍挤在学校不足60平米的公租房,她却每年拿出自己的项目经费单独设立科研助理岗位,指导和资助贫困的学生参与科研;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她不畏艰难、主动请缨,参与学生宿舍楼栋值班,通宵值守、登记送饭、转送转运以及组织全员核酸检测等每一个环节,她都全力以赴、尽心尽责,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学生。
高擎理想灯塔:党支部需要她
来小禹是学校物理与天文系党支部书记,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双带头人”,2022年她带领物理与天文系党支部获评“湖北省高校基层党建示范创建‘样板支部’”。个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员”,多次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作为党支部“双带头人”,带领党支部党员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持续开展“党建+”活动,探索“党建+学科建设”“党建+课程建设”“党建+人才培养”,促进天文学重点学科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立德修身、以生为本”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来小禹积极投身学校党建品牌“师友•学友行动”,身体力行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用一次次的讲授、指导、帮扶,践行为人师者的“大爱”。她不仅是学生口中的小禹老师,也是学生心中的知心姐姐、学术大咖。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她积极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级联培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构建了“支部人人是导师,学生事事找老师”的师友、学友互联新局面。她指导学生党支部100余人次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物理学专业考编、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茅;她指导学生共建社会实践项目“星空计划”公益科创营被团中央授予“2022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科技‘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2022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TOP100,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破解科研难题:强国需要她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是青年拔尖人才,是国家科技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专项”骨干成员、中英引力波合作联盟会会员、多个天文观测设备的国际合作项目专家,在天体物理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际学术最前沿。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20余篇,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在脉冲星类天体和相关高能天体物理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她预言了大质量脉冲星的存在并被随后的观测证实;克服了传统理论模型的局限性,首次在固态星体框架下系统地解释了脉冲星周期跃变的观测性质;紧跟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事件热点问题,研究了星体内部的奇异物态对于引力波和电磁信号的影响,挑战了传统中子星模型,为奇异物态开拓了研究前景。
2018年,来小禹受邀出席中英引力波合作联盟启动会暨第七届北京引力波研讨会,并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她是湖北省教育厅“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的性质研究”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骨干成员。2021年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同年入选湖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顶天立地做学问,丹心碧血铸师魂。来小禹立志将天文科技融入物理师范教育,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中感受天文学的魅力,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脚踏实地而又仰望星空,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她将继续用执着与热爱谱写理想和追求的新篇章。(学通社编辑 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