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实习视为通向就业的捷径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6-12浏览次数:348

2021级汉语言文学陈择逍

近日,光明网发布一则调查,据媒体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大一、大二便开始提前实习,更有甚者为了完成实习任务不惜缺课,牺牲学业。在新兴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搜索“大一大二实习”关键词后,相关笔记高达两万多条,其中不乏收藏量过万的热帖。新浪网调研数据显示:超四成的本科生在大二就已开始实习。在网友们讨论这一现象的同时,大学生集体提前实习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

随着近几年疫情的常态化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居民收入水平降低,有关大厂裁员的新闻也频频出现。加之部分工作岗位招聘人数也不断缩减,人才竞争愈发猛烈。2023届毕业生的秋招季中,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对学历、专业有要求,还要求求职者有相关岗位的技能经验、工作经验。让应届生具备工作经验似乎有些不合理,但出于现实所迫,更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前实习、丰富工作经验成了多数大学生的首选。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数据显示,56.6%的在校生认为实习经历在秋招中最加分。此外,“考研热”让每年考研人数不断增多,可中国研究生招生网提供的数据表明每年只有三分之一报考的人能够成功“上岸”,这让部分大学生只能把提前实习再次“提上日程”,做好“两手准备”。

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实习还是考研,最终都要走向就业之路。许多大学生选择提前实习无可厚非,他们本着“研究生毕业后也要面临就业”的观点,选择了实习这条赛道来达到“成功就业”的终极目标,这一定程度上也能为他们降低试错的成本,提前适应社会。

不可否认的是,在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方案与措施和社会就业所需并不契合的条件下,提前实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就业环境,了解真正的行业发展状况,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竞争力。但如果为了增加实习经验而逃课或者耽误学习进度就是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大学生的本职工作始终是学习,如果没有打好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也很难完成实习中的各类实践任务。并且从大学生接受教育系统性的要求而言,逃课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学生为了实习逃几节课,也许并不影响毕业,但当未来需要相关的课程知识,却发现自己知识储备的版图上始终缺了一块时,将悔之晚矣。更重要的是,实习对年轻人进入工作岗位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更不可能取代真正的就业。年轻人们要明白:实习是为了接触行业真实面貌、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在了解行业后确定自己真正的职业发展方向,也能便于日后转换职业道路所需,而不是为了“提前工作”。

因此,在面对时间和精力的安排上,大学生们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分配实习内容,也要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定,不能因为实习而荒废学业。正确权衡二者的重要性并平衡实习与学习的时间,才在能力范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共赢。当然,面对差异化的需求,学校也不妨为意向就业的同学提供职业规划类课程,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高校也可以加大选修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多布置实操任务,提前锻炼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邀请行业内资深从业人进行讲座,帮助大学生更深入了解目前所处职业的背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相信在学校的帮助下,更多大学生能转变观念,精准发力。

成功就业不可一蹴而就,戒骄戒躁才是大学生的当务之急。当大学生们具备了足够的理论与业知识后,再有一定量的实习经验扶持,相信未来定能在职场道路上越走越平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