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社记者 陈丽君 余江南
2012年底获批、2013年起步、2014年探索转变,到如今快速发展,我校“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由湖北省科技厅批文建立,面对时代浪潮,一直用科研实力说话,在植物抗癌领域突破创新。
正如下棋需布阵,成立之初,实验室整合凝练现有资源,确立三大研究方向,组建五支研究团队,不断开拓。一群科研工作者六年磨一剑,让实验室发展带动学院科研进展,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突破,为服务地方产业搭建互通桥梁。
三大方向以技术为核心
研究非一朝一夕之事。2014年,我校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教授担任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同年12月,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实验室研究方向,完成第一批开放课题的审批。
实验室发展之路渐趋明朗——研究抗癌活性物质,并随之确定抗癌植物资源的筛选和培养、抗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纯、抗癌活性物质的药理分析三大研究方向。
找准定位,瞄准靶心,研究稳步推进。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初步筛选出几种具有湖北省特色、抗癌活性高的抗癌植物种类;从抗癌植物共生菌中筛选,获得若干株有抗癌活性成分的野生菌株;建立抗癌药物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系统,进行抗癌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各研究团队之间统一管理,共同推动天然植物抗癌的相关研究。
重点实验室需要科研基地支撑,用来培育优质防癌植物。为此,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于2014年8月中旬,前往英山、蕲春大别山地区进行13天的抗癌植物资源调查。
布设多条调查线路,记名样方四十多个,拍摄资料照片两千多张,重点调查抗癌植物一百多种,筛选抗癌明星植物四十多种……他们考察英山桃花冲国家森林公园、湖北大别山第二主峰大同尖等地,最终带回明星抗癌植物三十多种六十多株,现已种在学校植物园的抗癌植物栽培基地。经过几年细心呵护,植株全部成活。调查中采集到的三百多份抗癌植物标本,也被成员们加工制作、分类保存,为建立湖北省抗癌植物数据库提供第一批标本支撑。
五支团队以绩效为抓手
打开粉碎机,将植株无茎芥、毛华菊碾成粉末状,混入酒精,放至渗漉罐中,过滤药渣,提取药液……在近40摄氏度高温下,实验室成员张洪权与同伴待在满是化学药品气味的实验室里近五六个小时,埋头提取植株中的抗癌活性物质。就这样,几十种杂乱物质经旋转蒸发仪、色谱柱及液相等仪器的分离,只能提取2至3种有效成分;重达20公斤的植株被一步步分解,成为10至20毫升有效药液。
从采摘植株,到植物提纯,再到实验与应用,不仅各环节复杂繁琐,成员们还要力求创新。在三大方向的基础上,实验室成员创建抗癌植物资源筛选、天然产物活性物质分离提纯、化学修饰及有机合成组、抗癌机理研究、分子与生化及生物热力学五支团队。以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为纽带,各研究团队互相交流,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资源共享。
核心人才是团队研究的“加速度”。自重点实验室获批后,学院的人才引进工作就围绕实验室建设同步进行。目前,实验室聘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多名博士生导师为兼职教授。专职科研成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0%。
一次次实验室的团队实验、一场场会议室的课题讨论、一张张实验报告的深度研究……实验室成员重视顶层设计,创新研究思路,申报科研课题,埋头科研实践,让许多项目成功落地。
仅2013年至2016年间,实验室已成功获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7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4项湖北省教育厅基金及多项横向基金,发表论文100余篇。
多个基地以应用为目标
7大功能区,19套大型仪器设备,30多位固定研究人员,200平方米无菌细胞操作间,3500平方米实验用房建筑面积,2000多万元的科研设备……学校全力支持实验室建设,通过鼓励实验技术研究、仪器功能拓展来调动技术支撑人员的积极性,着力将其建设成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平台。
完备的研究条件,给实验室成员安了一颗“定心丸”。实验室依托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与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共建“光谷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共享生物城资源。利用我校生物医药方面的科研教学优势,实验室同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武汉光谷新药创业孵化器这两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成协议,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众多生物医药类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搭乘校企合作的东风,今年6月,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郑新春与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顺利签订就业协议。“我从大二开始,就在实验室跟着李景蕻老师做植物培养研究,直到毕业才离开。”已在生产部门任职六个月的他,利用专业优势和在实验室积累的经验,为企业带来生产零失误。
实验室联合光谷生物城20多家企业,共同培育强效抗癌植物物种,开发抗癌药物及保健品,为植物抗癌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这种联手企业、打造应用型技术平台的方式,为植物抗癌平台赢得良好口碑。
几年来,实验室成员对抗癌植物进行引种、培育,分离、提纯高抗癌活性化合物,正在建设湖北省抗癌植物资源信息库,开发高效、低毒的分离纯化路线,为今后药物合成领域药物设计、结构改造提供新思路。眺望未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曾国平介绍,他们将分“两步走”战略,将实验室建设为湖北省、开放性的重点实验室为第一步;凝练科研方向、带动学科发展,促进抗癌植物资源的产业化应用为第二步。明确核心、找准抓手、确立目标,他们正向着植物抗癌新的科研高峰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