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课程介绍
特色课程1:汉语与中国文化
本课程旨在从汉语的角度认识其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程培养目标:学科素养方面,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从汉语词语、方言、汉字、汉语言语交际等方面,领会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提升人文底蕴;教学能力方面,学会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熟悉汉语词语、汉语方言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分析汉语言语交际与中国文化,提升鉴赏中学语文语言文化现象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方面,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提升语言文化素养,通过有关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表达、方言民俗文化调查等实践,初步掌握用文化语言学理论关照具体语言文化现象的能力,提升反思能力,进而具备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基本能力。
特色课程2:国学经典吟诵
国学经典吟诵课程是一种“国学+经典+吟诵”的多元化、特色化的授课模式——“国学”指的是中华民族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其中既有传统文化也有近现代文化,既包含文化元典也有生活艺术;“经典”则涵盖了从蒙学、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诗歌等经典诗文名篇;“吟诵”则是学习中国传统读书法,将诗文编成曲目,在把握情感和内容的基础上,富有节奏和韵律“吟唱”出来。该课程以半学期32课时的时间跨度,形成了对中华文化思想、经典诗文名篇和传统读书艺术的全面介绍,使高校大学生在详细了解“国学”的过程中让优秀文化基因得以传承和发展。
特色课程3:跨文化交际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政治信仰,提高大学生跨文化对比中明辨是非、缘事析理的判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课程培养目标:1、具备跨文化交际课程所涵盖的学科教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跨文化交际学的各个主要方面,如语言与文化、跨文化语言交际、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文化模式、东西方文化差异等重要内容,并能够对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价值观念体系、语言等各个方面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2、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教学能力。通过系统介绍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学生了解与外国人交往的主要方法以及看待中国、分析中国事务的基本出发点,从而加深他们对文化冲突的化解能力。解决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内容的讲解及分析能力,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后文化指导、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三种关系。3、具有跨文化反思能力及交际能力。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反思和分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和成因,并能提出相应的策略。能够了解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规划,升级认知。
特色课程 4:中华才艺
本课程旨在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华才艺水平,为传播汉语文化及对外汉语教学服务,即通过中英文双语介绍中华才艺的相关理论知识,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才艺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中华才艺相关英语知识,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运用英语介绍及教授中华才艺。根据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必须至少掌握一门中华才艺的技能,并能进行中华才艺的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