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课程介绍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7-27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课程介绍

特色课程1:汉语与中国文化

课程建设:

2015年本课程获批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21年本课程获批湖北省一流课程。

 课程目标:

1.课程思政:从汉语的角度认识其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科素养: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从汉语词语、方言、汉字、汉语言语交际等方面,领会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提升人文底蕴。

3.教学能力:学会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熟悉汉语词语、汉语方言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分析汉语言语交际与中国文化,提升鉴赏中学语文语言文化现象的能力。

4.学会反思:提升语言文化素养,通过有关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表达、方言民俗文化调查等实践,初步掌握用文化语言学理论关照具体语言文化现象的能力,提升反思能力。

课程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知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密切关联,探寻汉语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领略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浸润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创新思维能力。

 

特色课程2:国学经典名篇诵读

课程建设:

2014年湖北电视台进行过报道。2020年本课程获批湖北省一流课程。

课程目标

1.课程思政: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名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能够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爱国热情。

2.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国学经典,高度认同中学语文教育工作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理解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尊重和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初步形成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掌握国学经典的性质;熟悉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及教材;理解中学语文教师是学生传统文化和道德情操核心素养形成的促进者,具备良好国学文化素养。

4.教学能力:能够从阅读、背诵、吟唱、理解、分析等领域掌握国学经典名篇,初步习得基于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国学方面的能力;

5.文化育人:能够在国学经典名篇吟诵的实践活动中贯穿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全面育人的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语文学科的价值和功能。

课程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名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打下扎实的文学文化功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诵读,使学生达到阅读经典,亲近国学,享受诵读,弘扬传统,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特色课程3:中国戏曲专题研究

课程建设:

本课程教材《中国戏曲史》为马工程教材,授课教师戴峰教授为核心编写成员。

课程目标

1.课程思政: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戏曲作品的解读,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艺术观,领悟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学科素养: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中国戏曲的发展史,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戏曲的美学特征、体制演变、文化生态、经典作品艺术内涵等专题的理解,能够认识到戏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3.教学能力:能够参与小组学习和实践,结合教学理论和本课程知识进行授课和讨论,提升教学能力和反思意识,习得有益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能力。

4.学会反思:能够从“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评析中国戏曲作家和作品,辩证地看待其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努力从中国戏曲文化中萃取精华,养成反思、创新的习惯,提升研究能力和人文素养。

课程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戏曲知识,掌握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全貌,了解戏曲起源的各种理论观点,认识戏曲发展三个阶段的侧重点,理解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了解戏曲的声腔、行当、功法等艺术形态,掌握衡量悲剧的主要理论观点,理解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征。通过合作教学探究经典悲剧作品的艺术特征,掌握中西关于喜剧的定义,理解中国古典喜剧的审美特征,探究经典喜剧作品的艺术特征,并在此基层上培养学生研究中国戏曲文化的创新思维能力。

 

特色课程4:书法实践

课程建设: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里,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后,本课程作为专业学生的书写技能实践方向课程。

课程目标

1.课程思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深对中国书法艺术,尤其是以颜真卿楷书为代表的中国楷书艺术的文化认同感和理性认识,感受以颜真卿为代表的中国大书法家的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并通过临习颜体书法,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正气,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直的人格品质。

2.了解书法的基本定义,了解书法发展历史,了解书法的工具材料和书写要求,了解书写姿势、临帖、笔法的基本规则。

3.掌握用毛笔、钢笔、粉笔书写规范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点、横、竖、撇、捺、折、钩、挑等基本笔画的写法,掌握汉字结体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掌握楷书(以颜体为主)的基本写法。

4.具有一定的书法创作和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书法修养,能充分发挥书法的特点和作用,以文化人,为中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提升发挥作用。

课程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有关书法知识,了解中学阶段书法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熟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汉字书写教育的标准,能够依据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书法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汉字书写课堂教学。有良好的汉字书写能力,具备一定的指导中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教学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