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
铸健康
自觉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酗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卫生等。
合理膳食,食物多样。
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人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
目前,我国多数居民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导致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膳食因素。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30克。过多摄人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肥胖的风险,推荐每人每天摄人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不吃病死禽畜,发现病死禽畜要及时报告。
许多疾病可以通过动物传播,如鼠疫、狂犬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预防动物源性疾病传播,应做到:接触禽畜后要洗手;尽量不与病畜、病禽接触;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生熟食品要分开,肉类煮熟煮透后再吃。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生、熟食品要分开。切过生食品的刀不能直接切熟食品,盛放过生食品的容器不能直接盛放熟食品,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冰箱保存食物时,也要注意生熟分开,熟食品要加盖储存。
不食用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指所有非经人工饲养而生活于自然环境下的各种动物。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很多都与野生动物有关。这些新出现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许多野生动物带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如果人与之接触,就可能感染病原微生物。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等,都是在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过程中传播到人类。
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适量运动、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及时戒烟,越早越好。
吸烟会导致多种癌症,现在吸烟者中将有一半人因吸烟而提早死亡,吸烟者的寿命比不吸烟者至少减少10年。吸烟者要了解吸烟和复吸的危害,吸烟者本人的戒烟意愿是成功戒烟的基础。
远离二手烟。
二手烟,亦称被动吸烟、环境烟草烟雾,是指由卷烟或其他烟草产品燃烧端释放出的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所形成的混合烟雾。二手烟暴露可导致肺癌等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少饮酒,不酗酒。
单次大量饮酒可导致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急性酒精中毒和意外伤害的发生。长期过量饮酒可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如高血压、酒精性肝炎、恶性肿瘤等躯体疾病,以及抑郁症、焦虑症、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重视心理健康,保持心态平和。
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和事,行为有目的性、有自律性,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及时调节负面情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
采取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调适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成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时,儿童、青少年需要更多睡眠,建议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长期睡眠时间不足有害身心健康。
看病网上预约,减少医院滞留时间。
看病网上预约可减少等待排队时间,减少人员聚集和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医生,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就诊;有利于使医院的门诊流量更合理,资源配置更科学;有利于降低医院管理成本,改善就医条件。
定期体检,及时就医。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和疾病。根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远离健康危险因素。
来源:全国爱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