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的大流行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全球疫情是否会伴随着夏季来临和医学医药的创新突破戛然而止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自二战以来形成的全球经济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蓬勃发展的全球化浪潮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疫情大流行的时空范围内,口罩、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等在平时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正常交易与流通的产品,正在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物资。那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没有较为完整产业链条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医疗物资短缺的局面。疫情过后,世界各国会重新思考全球化的得失与自己的举措,会重新定义战略物资和产业链与供应链。国家产业布局结构特别是工业体系的相对完整及农业发展必将引起各国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国际贸易体系面临挑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蜕变和世界格局的变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与产业化、市场化会逐步退潮,高等教育的公共性与国家性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国高等教育与该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及其在全球化经济链条中的位置密切相关。经济水平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总体需求、发展规模、经费来源以及学科专业结构等外延和内涵特征,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增强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并提高社会人力资本水平。如拉美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美国,主要以资源能源和产品出口为主,导致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结构与美国大体一致,经济的附属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附属性。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全球化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全球化的重点不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而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调整带来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科学研究重点的变化,带来的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冲击,高等教育的公共性被削弱,竞争和市场机制不断得到强化,私人产品观念持续增强,知识正在日益变得商品化,大学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重构,随着政府拨付经费在高校支出中的比例逐步降低,高等教育机构与市场和产业链条的需求相结合,减少对于政府公共经费的依赖并开拓新的经费渠道。总之,经济全球化带动的高等教育全球化推动出现了公共经费占比下降,高校与市场密切联系,高等教育市场化、民营化的兴起,分权的推进和问责制的流行。
疫情如果导致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回流趋势和重新调整布局,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产业化与市场化就会面临新的变局,高等教育的公共性与国家性会进一步凸显。一是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与产业链的布局需要,高等教育的使命、职责与具体的结构、布局等有待重构,无论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否有大幅增加,在经济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国家、政府的联系会进一步增强,一国的高教发展必须致力于解决该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提出的需求。二是高等教育的公共性会增强。在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必须有所作为,把社会责任与国家使命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使公共性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发展与追求的目标,成为高等教育公平的新底线。
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使命重塑?依赖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总是希望依赖外部力量干预特别是政府的推动,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实现或者无力完成。创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则能够凭借自身力量实现战略转型。高等教育机构要由制度理论、权变理论为指导的被动变革转变为资源依赖理论为指导的主动创新。制度理论强调环境中的规范性要素,高校嵌入制度环境与约束中。权变理论确定的就是在环境的条件与组织的设计中间找寻到一种“适应”。高等教育机构在组织与环境之间找到一种“适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但组织成员对外部环境是一种被动反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决策跟着外面变,但是这种变革没有体现主动性。这是一种传统的行政化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高决定性、高选择性的发展模式。资源依赖理论是指环境不是一个严格的限制因素,组织成员也相信他们能应对组织政策,做出改变,行使自由裁量权,组织领导者为了提升机构的发展目标而重塑外部环境。大学高度依赖外部资源,主动作为去争取外部机构的支持与资源投入,强调如何从外部获取发展资源。这是一种低决定、高选择性的战略开发与选择模式。资源依赖理论不是说要被动依靠外部资源,而是要主动寻求资源、主动变革、进行组织创新。任何高校都是一个高度依赖外部资源的机构,要依赖外部的支持作用和资源投入,才能谋求高校自身的发展。实际上高校的创新发展都必须主动寻求资源、主动变革和主动创新,有位才能有为,高校在争取资源、使用资源与创造价值、输出资源(包括人才、毕业生、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和主动创新。
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经济产业调整和国际格局变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有所作为,以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迎接危机挑战,强化自身社会责任,增强高等教育机构的公共性,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由传统的全球化时期形成的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转变为强调公共性与国家性,高等教育使命的天平由市场、自由转向公共与责任。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